荨麻疹晚上很痒的原因主要有激素水平变化、注意力更集中、体温升高、床上过敏原刺激、迷走神经兴奋等。
1. 激素水平变化:人体在白天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较多,这种激素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过敏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荨麻疹症状。而到了晚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减少,对炎症和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使得荨麻疹瘙痒症状更加明显。
2. 注意力更集中:白天通常处于忙碌状态,会被各种事务分散注意力,对身体上的瘙痒感觉相对不敏锐。但晚上环境安静,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自身,此时对瘙痒的感知会被放大,就会觉得荨麻疹瘙痒格外严重。
3. 体温升高:夜晚睡眠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有所减缓,但同时被窝内温度相对较高,这会导致皮肤血管扩张,使得皮肤的血流速度加快,炎症介质更容易到达皮肤表面,从而加重瘙痒感。
4. 床上过敏原刺激:床上可能存在尘螨、皮屑等过敏原,夜晚睡觉时人体与床单、被罩等密切接触,这些过敏原容易刺激皮肤,引发或加重荨麻疹的症状,导致瘙痒加剧。
5. 迷走神经兴奋:夜晚人体的迷走神经相对兴奋,迷走神经兴奋会使胃肠道蠕动加快、腺体分泌增加等,同时也会影响到皮肤的感觉神经,导致皮肤对瘙痒的敏感性提高,进而让荨麻疹患者在晚上感觉瘙痒更强烈。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更换床上用品,减少过敏原接触。尽量穿宽松、纯棉的衣物,避免摩擦皮肤。饮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