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个人中心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高

2025-07-222

病情描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高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高
收起
精选回答
  • 主任医师 解答

    中性粒细胞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比淋巴细胞的数量低的,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比淋巴细胞多,有可能是存在病毒感染的情况,比如呼吸道疾病或者水痘等病情,会导致淋巴数量增加,从而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就可以偏低,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就会上升的,所以大家可以检查体内出现了哪些炎症。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高,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淋巴细胞数量增多,绝对比例上升,另一种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上升。

    淋巴细胞绝对数量增多的情况最常见于病毒感染,常见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出血热、结核、布鲁病等。

    淋巴细胞相对性增高见于,肿瘤性疾病(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器官移植后、放化疗等,中性粒细胞数量大幅减少,而淋巴细胞总量不变,比例相对升高。

    所以,当血常规中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淋巴细胞高时,要根据自身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指标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或者采取其他治疗,单靠这一指标是不能做出诊断指导治疗的。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1、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

    2、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

    3、慢性理化损伤、机体长期接触铅、汞、苯等;某些药物如氯霉素、合霉素;长期接受放射线及放化疗患者。

    4、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役性疾病。

    5、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等血液病。

    6、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7、某些寄生虫病如疟疾、黑热病。

    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危害

    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导致骨髓发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造白细胞组织增生、部分成髓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伤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虫病(疟疾、黑热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瓦尔登斯特伦病、多发性骨髓瘤、费尔提综合征、贫血(缺铁、缺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放射线(如:定位治疗)、粒细胞缺乏症(中毒:匹拉咪痛、吩噻嗪、保泰松、抗甲状腺药等;免疫-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中性粒细胞偏低怎么办

    一般是这样的,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

    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监测是尿常规检查中必检项目,中性粒细胞影响着我们的免疫系统功能,其是否正常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推荐
杨路

y路副主任医师

医结合医院  针推康复科

--> 网站地图

赣ICP备2024041600号-3

赣ICP备2024041600号-3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0 - www.mengsiq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