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个人中心

儿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2025-07-222

病情描述:

儿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儿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收起
精选回答
  • 主任医师 解答

    中性粒细胞的数值是会改变的,从儿童时期到成年人,每个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数量都是不同的。一旦发现儿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有可能是先天原因。但是如果在内科检查当中,儿童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孩子还出现其他症状,那么可能是后天引起的,例如药物作用。

    中性粒细胞的细胞膜能释放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在酶的作用下,由它再进一步生成一组旁分泌激素物质,如血栓素和前列腺素等,这类物质对调节血管口径和通透性有明显的作用,还能引起炎症反应和疼痛,并影响血液凝固。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随年龄而异,在足月新生儿为8×10/L,早产儿为6×10/L,生后1~2月低限为2.5×10/L,至1周岁其正常低限为1.5×109/L,此数值直至成人期皆作为正常的低限。成人及儿童的绝对值低于1.5×10/L,生后2周至1周岁婴儿的绝对值低于1×10/L时,即可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1.药物直接作用在骨髓

    常见的有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烷化剂如环磷酰胺等。抗生素中以氯霉素导致的粒细胞减少最多见。

    2.放射性物质的作用

    对脊椎、骨盆和胸骨等部位进行放射治疗,可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而致粒细胞减少。

    3.遗传性粒细胞减少症

    又名婴儿致死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的粒细胞减少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网状组织发育不全伴有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症

    本病极罕见。病儿初生后即发病,胸腺、全身淋巴结、扁桃体、肠集合淋巴结皆不发育或发育不良,周围血中淋巴细胞极度减少,细胞免疫低下,血浆γ球蛋白减低。此症系由于造血干细胞发育中的缺陷所致。粒细胞增生低下,骨髓中缺乏原始粒细胞,单核细胞也缺如,红细胞系统和巨核细胞系统正常。常在婴儿期死于严重的细菌或病毒感染。

    5.中性粒细胞减少伴有免疫球蛋白异常血症

    约半数患儿有家族史,为性联遗传。预后不良,多于生后数年内死亡。

    6.家族性良性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多见于非洲及犹太家族。预后良好。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推荐
杨路

y路副主任医师

医结合医院  针推康复科

--> 网站地图

赣ICP备2024041600号-3

赣ICP备2024041600号-3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0 - www.mengsiqi.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