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个人中心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2025-07-222

病情描述: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如何预防新生儿黄疸
收起
精选回答
  • 主任医师 解答

    预防新生儿黄疸十分重要,其原因很多,要避免黄疽发生,就必须及时诊断,正确处理,以防止黄疽的发生。

    1.先天性黄疽生理性黄疽是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不健全而引起的暂时性黄疽,并非某些病理因素所致。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大约80%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天内会出现黄疽,但是大多数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疽在出生后10-14天内会自行消失。生理性黄疽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2.乳汁性黄疽乳汁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但是,有些婴儿在吃完奶后,会出现黄疽,在停止哺乳后,黄疽便逐渐消失,医学上称之为母乳性黄疽。乳汁性黄疽的发生率并不低。根据国外的报告,母乳性黄疽在所有新生儿中约占1.3%,在所有母乳喂养婴儿中占2.4%。发病原因与婴儿母亲的乳汁中含有一种叫做3-2孕烷二醇的荷尔蒙有关。该激素可抑制肝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运酶的活性,阻碍胆红素的及时处理,导致血中胆红素大量增加,加之新生儿肝功能不健全,且酶合成功能较有限,不能有效结合、运输和排泄胆红素,导致全身皮肤和巩膜出现黄疽。哺乳期黄疽多发生在顺产足月婴儿,母乳喂养更容易发生。孕妇一般无特殊病史,无妊娠史。生后第一周,或第二周的第一周,就会出现黄疽。第二和第三个星期为黄疽高峰期。高达153.9-444.6的血清总胆红素5mol/L(9-26mg/d),主要为非结合型间接胆红素升高。连续哺乳,新生儿黄疸4-11周即可自然消退。如暂停哺乳,多数黄疽在2-3周内消退四天内迅速减轻,六至九天后完全消失。黄疽病儿其它方面多为正常,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情况可能与健康儿童不一样。如果在哺乳期停止哺乳数天后再哺乳,黄疽可以再次出现,但此时出现的黄疽往往较轻。此后,即使是母乳喂养,也没有出现黄疽。原因在于母乳中的孕酮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而新生儿或婴儿本身肝功能及酶的发育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含有少量的激素,孩子的黄疽也会同样消失。

    3.新生儿溶血症初生婴儿溶血,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一致,母体的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新生儿红细胞造成破坏而引起的一种溶血疾病。人有26种以上的血型系统,虽然新生儿溶血病可以发生在多种系统中,但以A,B,O,Rh血型系统引起的溶血病最为常见。a,B,O血型不合溶血

    人类的AB()在血型系统中,有A,B,O,和AB四种血型。AB型血的人血液中含有“A”抗原,B型血中含有“B‘,抗原;AB型血中包含“A”和“B”抗原,O型血中只含有“AB”抗原。如果母亲与腹中胎儿的A、B、O血型不一致,如母体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血,则胎儿血液中的A在妊娠中后期或分娩过程中,抗原或B抗原少量地进入母体血液,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随后,当母亲再次怀孕时,这些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而胎儿的血型又恰巧是A无论B型还是B型,抗体都能与胎儿红细胞膜上的抗原发生作用而凝集,从而导致胎儿红细胞溶解和破坏,从而发生A、B、O溶血。临床表现以O型、A型或B型为主发育不良的胎儿母体A型,胎儿B或AB型;母体B型,胎儿A或AB型时也能发病.大多数情况下,A,B,O溶血发生在第二胎,但ABO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因此,ABO溶血在第一胎也可能发生。血型不合溶血病

    由于能量产生不足,脑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其中以脑基底神经节、下丘脑和第四脑室底黄染最为明显,故称核黄疽。预防和护理新生儿黄疸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胎黄是由于母体受湿热之邪所致,胎儿出生后就会出现胎黄,所以孕妇在怀孕期间要注意饮食,但不要吃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油腻的食物,并且要忌酒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脾胃。(2)孕妇若已生过胎黄,则再次怀孕应注意预防,并按时服用中药。新生儿出生后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及早治疗,观察黄疸色变情况,了解黄疸进展情况。(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状,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吸奶困难、惊吓不安、双眼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状,以便对危重患儿及时发现并治疗。对心率、心音、贫血程度、肝功能等进行密切观察,及早防治心衰。注意保护婴儿的皮肤、脐部和臀部的清洁,防止损伤性感染。需要换血治疗时,要及时做好病室内空气的消毒,准备好血液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相关推荐
杨路

y路副主任医师

医结合医院  针推康复科

--> 网站地图

赣ICP备2024041600号-3

赣ICP备2024041600号-3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0 - www.mengsiqi.cn All Rights Reserved